关于物流信息化热点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09/11/30 互联网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动物流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标志是信息化建设越来越与物流业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致很难分清哪些是物流发展的问题,哪些是信息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动物流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标志是信息化建设越来越与物流业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致很难分清哪些是物流发展的问题,哪些是信息化发展的问题,所触及的矛盾也越来越深入。本文从几个热点问题入手,试图作一些初步分析,其中有些是老问题的深入,也有一些是对新突显出来的矛盾的思考。
关于物流企业的信息化
    当前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是围绕着物流业务的整合与专业化这样两个基本的方向展开的,这也是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的两个基本需求。我们注意到发展的实践中有三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信息系统的整合有利于解决企业内部管理中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一些物流企业在开拓一体化服务带来了组织机构、流程设计、管理制度、信息系统等一系列的整合要求,这是许多大企业集团都会碰到的。表面上是信息系统架构是选择C/S、B/S还是两者结合的问题,实际上背后核心的问题是管理上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如何把握。集中多一些有利于整体效率,分散多一点有利于系统的活力,如何选择?理论上看,解决大企业整合中的效率与活力之间的平衡关系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一些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信息管理的集中度高于经营管理的集中度是一个好方案,基础信息标准统一,重要的是数据集中管理,但并不取消分层决策的管理格局。这样可以实现效率与活力的兼顾,并且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整合的内容和方式不同,也会影响到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不同,在此以中远物流信息化建设为例来加以说明。大型物流企业通常会包括两类物流服务:一类是通用类。如运输、货代;另一类是专业物流,如汽车物流、危化品物流等。通用物流因其市场覆盖广,通常是以地区划分的,需要整合的是各地分公司的通用类服务,中远物流就是采用统一信息平台的模式;专业类物流服务则是通过业务集中的方式,使各分公司在专业上差别化。例如上海中远物流集中了集团的全部危化品物流和大件物流两个专业,所以他们的专业信息系统就是整个中远物流的专业系统。这些实践表明,物流信息化建设越来越深入地与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模式和管理体制等问题结合在一起,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二、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发展需要高效的系统开发平台作支撑
    我们知道专业化物流服务是以个性化、定制化为特点的,往往是每一个客户需要一个特定的解决方案,也需要一个特定的信息系统来落实这样的方案。物流企业需要这样一个平台系统,既能够用它来快速开发客户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又能使所有客户的定制化系统都能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运行。
    我们在分析了一些成功案例后,认为有两条基本经验值得重视。一是从技术上看,高效的开发平台必须采用SOA架构,主要特征是善于把业务功能提炼成模块化结构,子系统之间采用松耦合的连接方式,既满足柔性化,又提高了开发效率,还能方便业务人员直接参与开发;二是IT服务商要有较强的专业咨询能力才可能提供此类开发工具。信息化技术已经开始进入到各行各业的专业化发展阶段,通用类IT技术服务的需求减少,专业化需求具有巨大空间,IT服务商也必须尽快深入专业领域,提升专业咨询能力才能够适应。
    三、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商业模式需要创新
    今天,信息系统已成为物流企业的命脉,物流信息技术的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深。这样就产生一个新的问题:物流企业如何建设自己的技术支撑体系,满足 “四项基本要求”:业务要精通、技术要先进、服务要贴心、成本要低廉。
    我们注意到实践中已经有一些成功的探索,例如上海菱通与德利得物流公司合作的商业模式堪称一个创新的典范。他们的做法是这样的:上海菱通以技术 (国外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入股,并承诺提供终身服务。德利得低成本地使用该系统,还可根据需求不断提出修改意见。上海菱通可以获得分红回报,还在合作中提高了物流咨询能力,促进了软件产品扩大市场;德利得则大大降低了信息化投资的成本压力,有了一个满足 “四要”的技术支撑体系。
    在这里我还要强调商业模式创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因为长期以来,物流信息化的两难(物流企业投资难和IT企业盈利难)是市场 “叫好不叫座”的根本原因。要靠此类商业模式的创新破局,才能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的佳境。#p#分页标题#e#
关于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
    公共信息平台一直是物流信息化的热点话题,但是由于其中还有不少认识上的误区,还有一些规律尚未被认识清楚,因此争议较多,失败的项目也较多。目前也还远不能说公共信息平台的问题已经清楚了,已经形成共识了。当前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推动下,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期,如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投资的风险依然会较大。
    一、公共信息平台的两种职能
    深入分析公共信息平台失败的教训,往往不是出在技术上,而是与其承担的两种基本职能的难度有关,一是信息的交换与共享;二是整合资源(需求或供给)。今天可以说信息平台的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了,平台的成功主要在于是否能够解决上述这两个基本问题。完成信息的共享相对简单,只要统一标准即可,要注意的是这里会涉及两套标准,一是参与共享的各主体完全可以有自己独立的信息管理标准;二是各主体要共同确定一个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两套标准之间有对应的关系,现在亟须的正是交换标准。这里还必须指出,信息的交换不仅需要有交换标准,还要有交换 信 息服务的授权。因 为在进行 信息交换的同时还 要 承担某种担保,确认转化的信息在    法律效力上没有改变。而这一点事实上需要客户或行政机关的授权。关于信息平台整合资源的功能要复杂一些,往往更需要商业模式的创新或行政的许可、授权。例如目前存在的许多公路货运信息平台已经在商业上取得了一些成功,初步整合了分散的货物信息和车辆信息,是未来公路运输企业的雏形,但目前没有运输资质,不能开运输发票,影响了此类平台进一步的发展。解决这样的问题不仅仅是信息化的问题,而是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规划问题了。
    二、信息平台的两种整合方式
    信息平台具有整合的功能,但是这种整合形式通常被理解为各企业作为平台的会员单位使用同一个信息系统,在这样的系统内完成信息交换与共享,甚至实现物流信息管理的全部流程。事实上这只是平台整合形式的一种,主要面向那些难以建设自己的信息系统的中小企业,提供ASP服务外包,或可称为B2C型的整合。对于绝大多数有能力自建系统的企业,不会依靠ASP平台。因此必须面对B2B型的整合平台问题,即解决各独立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其中数据接口问题已经得到重视,如上面说到的亟须统一第三方交换标准,把“多对多”的数据转换变为“多对一、一对多”。此外还有极具发展空间的一种形式,即嵌入式标准功能模块。例如GPS定位功能已被广泛地嵌入各大企业的信息系统中去了,但是还有许多功能如订单管理、车辆管理、报表生成、路径优化、成本核算等个性化开发的情况居多。随着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系统的模块化趋势日渐明显,中间件或标准功能模块的需求将不可忽视。基于模块化结构的系统将给B2B型的整合带来机遇,易于被整合、易于二次开发、能够提供更多售后服务的模块将在此类整合中占有先机。
    三、政府在平台建设中的两难
    各级政府在推进物流信息化的过程中,都把建设公共信息平台放在首位。但是毋庸讳言的是,确有许多政府投资的信息平台不成功,浪费很大,甚至至今有些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所以后续的投资可能仍然有很大风险。现在看来核心的矛盾在于:没有政府参与,平台建设很难起步;有了政府参与,将来很难彼此整合。这个矛盾如不破解将会大大影响信息平台体系的建设,焦点就是政府如何在平台建设中定好位。
    从大量的实践中可以归纳出政府在信息平台建设方面的四项基本职能:一是政府首先要建设好物流相关的监管信息系统,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二是政府监管信息系统也要实现互联互通,同时还应依法开放政务信息,为民众提供方便的服务;三是对运用财政资金建设的平台要严格规范其商业模式:依据所赋予的行政职能,从事公共的监管和服务的平台,不得进入商业领域牟利,财政支持的商业平台可以盈利,但不得垄断,政府不应对其提供排他性支持;四是政府如何创造环境条件,使得商业资本能够投资信息平台建设,取得市场回报,同时逐步形成对于信息平台服务业的监管制度。显然政府在平台建设中承担的任务还是很重的,远比一些具体平台项目的投资管理要难得多。#p#分页标题#e#
关于产业的物流信息化
    产业的物流信息化,包括物流企业进入各产业后形成的专业物流(如钢铁、汽车、服装、医药等)信息化,也包括制造业、商贸业、农业等企业改造企业物流系统时的信息化建设。从信息化解决方案的角度来看,二者都具有专业程度高,个性化、定制化要求强,与各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等共性特点,所以在这里放在一起分析。可以说,《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布以后,影响最深刻的正是产业物流的兴起,这是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也是真正能够反映出物流与供应链在国民经济中巨大贡献的领域。在产业物流的发展中正在形成各种专业化物流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最终会被固化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因此专业化的物流信息系统实际上会体现专业物流解决方案的方方面面。其中最基本的问题有:
    一、把握好系统的定位
    物流信息系统的定位也是物流系统在产业发展中的定位。许多物流教科书上都把降低物流成本当作物流外包的主要原因,现在看来不能 “唯成本论”。产业发展中的许多问题对物流系统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例如企业的全球化战略需要国际物流服务体系的支撑,订单生产方式转变需要JIT或VMI方式的物流保障,多元化产业的协同发展需要物流系统提供透明的流程和动态控制力。当企业管理上升到战略资源管理层时,就会发现物流系统不仅仅是在提高企业内部的运作效率,而且是在提升外部资源的控制和管理能力,一是供应商为代表的资源;二是客户为代表的市场。如果我们比较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KPI体系,就会发现物流企业偏重于作业层面的考核,企业物流会有许多反映对于供应商和客户管控的要求。从事专业物流及其信息化的服务商需要牢记,这是一个供应链建设的时代,务必要注意帮助客户提炼其物流系统的目标定位。正是这些目标定位的传递与分解构成了物流及其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是物流网络的灵魂。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专业物流的经典案例能够促进各种专业物流的KPI体系。
    二、注意解决好两个基本问题
    我们注意到产业物流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共性的趋势:一是分离,即许多企业把过去依附于采购、分销部门的物流资源分离出来,建立独立管理的物流体系;二是集中,把分部门、分区域的物流系统进行整合,集中管理;三是{词语被屏蔽}化,把内部物流系统变为{词语被屏蔽}化的专业物流公司,从而也推进物流业务的外包。这种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也不可概念化,要科学、务实地解决好物流管理中集中与分散、自营与外包这样两个基本关系。
    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在前面已经谈及,可以采用信息整合优先的方法,这里不再赘述。自营与外包的关系也是同样没有统一标准答案的,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来分析。但这里有两条一般性原则:一是把物流作为供应链管控能力的企业是不可能把物流全部外包的,必然会有自己的物流管理机构;二是物流外包程度与流程的标准化程度相一致,也就是说流程中那些可以标准化的模块、作业通常容易外包,因为容易描述、容易考核。因此促进外包也是促进流程标准化的过程。总的来说,这两个基本问题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通过标准化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
    三、重视物流金融与资产管理对信息化的促进
    近年来我们注意到有两个发展对于物流信息化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一是物流金融的快速发展,二是企业的资产管理要求提升。物流金融主要指物流中的结算服务如代收货款以及动产质押融资的服务等,其发展速度超过了预想。由于金融服务必须提高对于流程监管的要求,大大促进了物流信息化的建设。不同产品的结算方式或质押方式会有其专业化特点,因此物流金融业务带有很强的专业物流特色。另外,由于企业 (尤其是国有企业)对资产管理的考核要求更严格、更精细化,使得已经参与到全流程管理的一些物流企业,凭借信息系统实时地掌握了客户的各种形态资产的信息 (如采购的能源、原材料,生产中的半成品和成品,销售或回收的产品,使用或报废的设备等),于是成了企业资产管理的服务商。实践证明,金融业务和资产管理的需求不仅促进了物流信息化的建设,也逐步成为专业物流解决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提炼专业性要求可能成为深化的方向,并在信息化建设中体现出来。从国外的发展趋势来看,供应链管理从传统的仓储、运输进入到采购、金融服务等整合在一起的一体化管理系统,是产业走向供应链形态的需要,是龙头企业控制上下游资源引领供应链发展的战略工具。因此促进物流金融和资产管理等服务业也是我国物流发展利用后发优势,加快发展的切入点。#p#分页标题#e#

注:本站所转载的文章,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